菜鸟笔记
提升您的技术认知

redis常见对象类型的底层数据结构-ag真人游戏

redis是一个基于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redis支持五种常见对象类型:字符串(string)、哈希(hash)、列表(list)、集合(set)以及有序集合(zset),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经常使用它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文将会带你读懂这五种常见对象类型的底层数据结构。

本文主要内容参考自《redis设计与实现》

对象类型和编码

redis使用对象来存储键和值的,在redis中,每个对象都由redisobject结构表示redisobject结构主要包含三个属性:typeencodingptr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 类型
    unsigned type:4;
    // 编码
    unsigned encoding:4;
    // 底层数据结构的指针
    void *ptr;
} robj;

其中type属性记录了对象的类型,对于redis来说,键对象总是字符串类型,值对象可以是任意支持的类型。因此,当我们说redis键采用哪种对象类型的时候,指的是对应的值采用哪种对象类型。

类型常量 对象类型名称
redis_string 字符串对象
redis_list 列表对象
redis_hash 哈希对象
redis_set 集合对象
redis_zset 有序集合对象

*ptr属性指向了对象的底层数据结构,而这些数据结构由encoding属性决定

编码常量 编码对应的底层数据结构
redis_encoding_int long类型的整数
redis_encoding_embstr emstr编码的简单动态字符串
redis_encoding_raw 简单动态字符串
redis_encoding_ht 字典
redis_encoding_linkedlist 双端链表
redis_encoding_ziplist 压缩列表
redis_encoding_intset 整数集合
redis_encoding_skiplist 跳跃表和字典

之所以由encoding属性来决定对象的底层数据结构,是为了实现同一对象类型,支持不同的底层实现。这样就能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的底层数据结构,进而极大提升redis的灵活性和效率。

底层数据结构后面会详细讲解,这里简单看一下即可。

字符串对象

字符串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对象类型,它对应的编码可以是intrawembstr字符串对象相关命令可参考:redis命令-strings

如果一个字符串对象保存的是不超过long类型的整数值,此时编码类型即为int,其底层数据结构直接就是long类型。例如执行set number 10086,就会创建int编码的字符串对象作为number键的值。

如果字符串对象保存的是一个长度大于39字节的字符串,此时编码类型即为raw,其底层数据结构是简单动态字符串(sds);如果长度小于等于39个字节,编码类型则为embstr,底层数据结构就是embstr编码sds。下面,我们详细理解下什么是简单动态字符串。

简单动态字符串

sds定义

redis中,使用sdshdr数据结构表示sds

struct sdshdr {
    // 字符串长度
    int len;
    // buf数组中未使用的字节数
    int free;
    //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char buf[];
};

sds遵循了c字符串以空字符结尾的惯例,保存空字符的1字节不会计算在len属性里面。例如,redis这个字符串在sds里面的数据可能是如下形式:

sds与c字符串的区别

c语言使用长度为n 1的字符数组来表示长度为n的字符串,并且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元素是空字符\0redis采用sds相对于c字符串有如下几个优势:

  1. 常数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
  2. 杜绝缓冲区溢出
  3. 减少修改字符串时带来的内存重分配次数
  4. 二进制安全
常数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

因为c字符串并不记录自身的长度信息,所以为了获取字符串的长度,必须遍历整个字符串,时间复杂度是o(n);而sds使用len属性记录了字符串的长度,因此获取sds字符串长度的时间复杂度是o(1)

杜绝缓冲区溢出

c字符串不记录自身长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很容易造成缓存区溢出。比如使用字符串拼接函数(stract)的时候,很容易覆盖掉字符数组原有的数据。与c字符串不同,sds的空间分配策略完全杜绝了发生缓存区溢出的可能性。当sds进行字符串扩充时,首先会检查当前的字节数组的长度是否足够,如果不够的话,会先进行自动扩容,然后再进行字符串操作。

减少修改字符串时带来的内存重分配次数

因为c字符串的长度和底层数据是紧密关联的,所以每次增长或者缩短一个字符串,程序都要对这个数组进行一次内存重分配:

  • 如果是增长字符串操作,需要先通过内存重分配来扩展底层数组空间大小,不这么做就导致缓存区溢出。
  • 如果是缩短字符串操作,需要先通过内存重分配来来回收不再使用的空间,不这么做就导致内存泄漏

因为内存重分配涉及复杂的算法,并且可能需要执行系统调用,所以通常是个比较耗时的操作。对于redis来说,字符串修改是一个十分频繁的操作,如果每次都像c字符串那样进行内存重分配,对性能影响太大了,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sds通过空闲空间解除了字符串长度和底层数据之间的关联。在sds中,数组中可以包含未使用的字节,这些字节数量由free属性记录。通过空闲空间,sds实现了空间预分配和惰性空间释放两种优化策略

  1. 空间预分配
    空间预分配是用于优化sds字符串增长操作的,简单来说就是当字节数组空间不足触发重分配的时候,总是会预留一部分空闲空间。这样的话,就能减少连续执行字符串增长操作时的内存重分配次数。有两种预分配的策略:
    1. len小于1mb时:每次重分配时会多分配同样大小的空闲空间;
    2. len大于等于1mb时:每次重分配时会多分配1mb大小的空闲空间。
  2. 惰性空间释放
    惰性空间释放是用于优化sds字符串缩短操作的,简单来说就是当字符串缩短时,并不立即使用内存重分配来回收多出来的字节,而是用free属性记录,等待将来使用。sds也提供直接释放未使用空间的api,在需要的时候,也能真正的释放掉多余的空间。
二进制安全

c字符串中的字符必须符合某种编码,并且除了字符串末尾之外,其它位置不允许出现空字符,这些限制使得c字符串只能保存文本数据。但是对于redis来说,不仅仅需要保存文本,还要支持保存二进制数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dsapi全部做到了二进制安全(binary-safe)。

raw和embstr编码的sds区别

我们在前面讲过,长度大于39字节的字符串,编码类型为raw,底层数据结构是简单动态字符串(sds)。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当我们执行set story "long, 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 king ..."(长度大于39)之后,redis就会创建一个raw编码的string对象。数据结构如下:

长度小于等于39个字节的字符串,编码类型为embstr,底层数据结构则是embstr编码sdsembstr编码是专门用来保存短字符串的,它和raw编码最大的不同在于:raw编码会调用两次内存分配分别创建redisobject结构和sdshdr结构,而embstr编码则是只调用一次内存分配,在一块连续的空间上同时包含redisobject结构和sdshdr结构

编码转换

int编码和embstr编码的字符串对象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自动转换为raw编码的字符串对象。
对于int编码来说,当我们修改这个字符串为不再是整数值的时候,此时字符串对象的编码就会从int变为raw;对于embstr编码来说,只要我们修改了字符串的值,此时字符串对象的编码就会从embstr变为raw

embstr编码的字符串对象可以认为是只读的,因为redis为其编写任何修改程序。当我们要修改embstr编码字符串时,都是先将转换为raw编码,然后再进行修改。

列表对象

列表对象的编码可以是linkedlist或者ziplist,对应的底层数据结构是链表和压缩列表。列表对象相关命令可参考:redis命令-list。
默认情况下,当列表对象保存的所有字符串元素的长度都小于64字节,且元素个数小于512个时,列表对象采用的是ziplist编码,否则使用linkedlist编码。

可以通过配置文件修改该上限值。

链表

链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提供了高效的节点重排能力以及顺序性的节点访问方式。在redis中,每个链表节点使用listnode结构表示: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 前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prev;
    // 后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
    // 节点值
    void *value;
} listnode

多个listnode通过prevnext指针组成双端链表,如下图所示:

为了操作起来比较方便,redis使用了list结构持有链表。

typedef struct list {
    // 表头节点
    listnode *head;
    // 表尾节点
    listnode *tail;
    // 链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
    // 节点复制函数
    void *(*dup)(void *ptr);
    // 节点释放函数
    void (*free)(void *ptr);
    // 节点对比函数
    int (*match)(void *ptr, void *key);
} list;

list结构为链表提供了表头指针head、表尾指针tail,以及链表长度计数器len,而dupfreematch成员则是实现多态链表所需类型的特定函数。

redis链表实现的特征总结如下:

  1. 双端:链表节点带有prevnext指针,获取某个节点的前置节点和后置节点的复杂度都是o(n)
  2. 无环:表头节点的prev指针和表尾节点的next指针都指向null,对链表的访问以null为终点。
  3. 带表头指针和表尾指针:通过list结构的head指针和tail指针,程序获取链表的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的复杂度为o(1)
  4. 带链表长度计数器:程序使用list结构的len属性来对list持有的节点进行计数,程序获取链表中节点数量的复杂度为o(1)
  5. 多态:链表节点使用void*指针来保存节点值,可以保存各种不同类型的值。

压缩列表

压缩列表(ziplist)是列表键和哈希键的底层实现之一。压缩列表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内存,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数据结构。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一个整数值。

如上图所示,压缩列表记录了各组成部分的类型、长度以及用途。

属性 类型 长度 用途
zlbytes uint_32_t 4字节 记录整个压缩列表占用的内存字节数
zltail uint_32_t 4字节 记录压缩列表表尾节点距离起始地址有多少字节,通过这个偏移量,程序无需遍历整个压缩列表就能确定表尾节点地址
zlen uint_16_t 2字节 记录压缩列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entryx 列表节点 不定 压缩列表的各个节点,节点长度由保存的内容决定
zlend uint_8_t 1字节 特殊值(0xfff),用于标记压缩列表末端

哈希对象

哈希对象的编码可以是ziplist或者hashtable

hash-ziplist

ziplist底层使用的是压缩列表实现,上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压缩列表的实现原理。每当有新的键值对要加入哈希对象时,先把保存了键的节点推入压缩列表表尾,然后再将保存了值的节点推入压缩列表表尾。比如,我们执行如下三条hset命令:

hset profile name "tom"
hset profile age 25
hset profile career "programmer"

如果此时使用ziplist编码,那么该hash对象在内存中的结构如下:

hash-hashtable

hashtable编码的哈希对象使用字典作为底层实现。字典是一种用于保存键值对的数据结构,redis的字典使用哈希表作为底层实现,一个哈希表里面可以有多个哈希表节点,每个哈希表节点保存的就是一个键值对。

哈希表

redis使用的哈希表由dictht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dictht{
    //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 总是等于 size-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 dictht

table属性是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指向dictentry结构的指针,每个dictentry结构保存着一个键值对。size属性记录了哈希表的大小,即table数组的大小。used属性记录了哈希表目前已有节点数量。sizemask总是等于size-1,这个值主要用于数组索引。比如下图展示了一个大小为4的空哈希表。

哈希表节点

哈希表节点使用dictentry结构表示,每个dictentry结构都保存着一个键值对: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 键
    void *key;
    // 值
    union {
        void *val;
        unit64_t u64;
        nit64_t s64;
    } v;
    // 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形成链表
    struct dictentry *next;
} dictentry;

key属性保存着键值对中的键,而v属性则保存了键值对中的值。值可以是一个指针,一个uint64_t整数或者是int64_t整数。next属性指向了另一个dictentry节点,在数组桶位相同的情况下,将多个dictentry节点串联成一个链表,以此来解决键冲突问题。(链地址法)

字典

redis字典由dict结构表示:

typedef struct dict {
    // 类型特定函数
    dicttype *type;
    // 私有数据
    void *privdata;
    // 哈希表
    dictht ht[2];
    //rehash索引
    // 当rehash不在进行时,值为-1
    int rehashidx;
}

ht是大小为2,且每个元素都指向dictht哈希表。一般情况下,字典只会使用ht[0]哈希表,ht[1]哈希表只会在对ht[0]哈希表进行rehash时使用。rehashidx记录了rehash的进度,如果目前没有进行rehash,值为-1。

rehash

为了使hash表的负载因子(ht[0]).used/ht[0]).size)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当哈希表保存的元素过多或者过少时,程序需要对hash表进行相应的扩展和收缩。rehash(重新散列)操作就是用来完成hash表的扩展和收缩的。rehash的步骤如下:

  1. ht[1]哈希表分配空间
    1. 如果是扩展操作,那么ht[1]的大小为第一个大于ht[0].used*2的2n。比如`ht[0].used=5`,那么此时`ht[1]`的大小就为16。(大于10的第一个2n的值是16)
    2. 如果是收缩操作,那么ht[1]的大小为第一个大于ht[0].used的2n。比如`ht[0].used=5`,那么此时`ht[1]`的大小就为8。(大于5的第一个2n的值是8)
  2. 将保存在ht[0]中的所有键值对rehash到ht[1]中。
  3. 迁移完成之后,释放掉ht[0],并将现在的ht[1]设置为ht[0],在ht[1]新创建一个空白哈希表,为下一次rehash做准备。

哈希表的扩展和收缩时机

  1. 当服务器没有执行bgsave或者bgrewriteaof命令时,负载因子大于等于1触发哈希表的扩展操作。
  2. 当服务器在执行bgsave或者bgrewriteaof命令,负载因子大于等于5触发哈希表的扩展操作。
  3. 当哈希表负载因子小于0.1,触发哈希表的收缩操作。

渐进式rehash

前面讲过,扩展或者收缩需要将ht[0]里面的元素全部rehash到ht[1]中,如果ht[0]元素很多,显然一次性rehash成本会很大,从影响到redis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edis使用了渐进式rehash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分多次,渐进式地将ht[0]里面的元素慢慢地rehash到ht[1]。下面是渐进式rehash的详细步骤:

  1. ht[1]分配空间。
  2. 在字典中维持一个索引计数器变量rehashidx,并将它的值设置为0,表示rehash正式开始。
  3. 在rehash进行期间,每次对字典执行添加、删除、查找或者更新时,除了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之外,还会顺带将ht[0]rehashidx索引位上的所有键值对rehash到ht[1]中,rehash完成之后,rehashidx值加1。
  4. 随着字典操作的不断进行,最终会在啊某个时刻迁移完成,此时将rehashidx值置为-1,表示rehash结束。

渐进式rehash一次迁移一个桶上所有的数据,设计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将原本集中式的操作分散到每个添加、删除、查找和更新操作上,从而避免集中式rehash带来的庞大计算。

因为在渐进式rehash时,字典会同时使用ht[0]ht[1]两张表,所以此时对字典的删除、查找和更新操作都可能会在两个哈希表进行。比如,如果要查找某个键时,先在ht[0]中查找,如果没找到,则继续到ht[1]中查找。

hash对象中的hashtable

hset profile name "tom"
hset profile age 25
hset profile career "programmer"

还是上述三条命令,保存数据到redis的哈希对象中,如果采用hashtable编码保存的话,那么该hash对象在内存中的结构如下:

当哈希对象保存的所有键值对的键和值的字符串长度都小于64个字节,并且数量小于512个时,使用ziplist编码,否则使用hashtable编码。

可以通过配置文件修改该上限值。

集合对象

集合对象的编码可以是intset或者hashtable。当集合对象保存的元素都是整数,并且个数不超过512个时,使用intset编码,否则使用hashtable编码。

set-intset

intset编码的集合对象底层使用整数集合实现。

整数集合(intset)是redis用于保存整数值的集合抽象数据结构,它可以保存类型为int16_tint32_t或者int64_t的整数值,并且保证集合中的数据不会重复。redis使用intset结构表示一个整数集合。

typedef struct intset {
    // 编码方式
    uint32_t encoding;
    // 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uint32_t length;
    // 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8_t contents[];
} intset;

contents数组是整数集合的底层实现:整数集合的每个元素都是contents数组的一个数组项,各个项在数组中按值大小从小到大有序排列,并且数组中不包含重复项。虽然contents属性声明为int8_t类型的数组,但实际上,contents数组不保存任何int8_t类型的值,数组中真正保存的值类型取决于encoding。如果encoding属性值为intset_enc_int16,那么contents数组就是int16_t类型的数组,以此类推。

当新插入元素的类型比整数集合现有类型元素的类型大时,整数集合必须先升级,然后才能将新元素添加进来。这个过程分以下三步进行。

  1. 根据新元素类型,扩展整数集合底层数组空间大小。
  2. 将底层数组现有所有元素都转换为与新元素相同的类型,并且维持底层数组的有序性。
  3. 将新元素添加到底层数组里面。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整数集合不支持降级,一旦对数组进行了升级,编码就会一直保持升级后的状态。

举个栗子,当我们执行sadd numbers 1 3 5向集合对象插入数据时,该集合对象在内存的结构如下:

set-hashtable

hashtable编码的集合对象使用字典作为底层实现,字典的每个键都是一个字符串对象,每个字符串对象对应一个集合元素,字典的值都是null。当我们执行sadd fruits "apple" "banana" "cherry"向集合对象插入数据时,该集合对象在内存的结构如下:

有序集合对象

有序集合的编码可以是ziplist或者skiplist。当有序集合保存的元素个数小于128个,且所有元素成员长度都小于64字节时,使用ziplist编码,否则,使用skiplist编码。

zset-ziplist

ziplist编码的有序集合使用压缩列表作为底层实现,每个集合元素使用两个紧挨着一起的两个压缩列表节点表示,第一个节点保存元素的成员(member),第二个节点保存元素的分值(score)

压缩列表内的集合元素按照分值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我们执行zadd price 8.5 apple 5.0 banana 6.0 cherry命令,向有序集合插入元素,该有序集合在内存中的结构如下:

zset-skiplist

skiplist编码的有序集合对象使用zset结构作为底层实现,一个zset结构同时包含一个字典和一个跳跃表。

typedef struct zset {
    zskiplist *zs1;
    dict *dict;
}

继续介绍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跳跃表。

跳跃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的数据结构,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redis的跳跃表由zskiplistnodezskiplist两个结构定义,zskiplistnode结构表示跳跃表节点,zskiplist保存跳跃表节点相关信息,比如节点的数量,以及指向表头和表尾节点的指针等。

跳跃表节点 zskiplistnode

跳跃表节点zskiplistnode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 分值
    double score;
    // 成员对象
    robj *obj;
    //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
        //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下图是一个层高为5,包含4个跳跃表节点(1个表头节点和3个数据节点)组成的跳跃表:

每次创建一个新的跳跃表节点的时候,会根据幂次定律(越大的数出现的概率越低)随机生成一个1-32之间的值作为当前节点的"层高"。每层元素都包含2个数据,前进指针和跨度。
1. 前进指针
每层都有一个指向表尾方向的前进指针,用于从表头向表尾方向访问节点。
2. 跨度
层的跨度用于记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2. 后退指针(bw)
节点的后退指针用于从表尾向表头方向访问节点,每个节点只有一个后退指针,所以每次只能后退一个节点。
3. 分值和成员
节点的分值(score)是一个double类型的浮点数,跳跃表中所有节点都按分值从小到大排列。节点的成员(obj)是一个指针,指向一个字符串对象。在跳跃表中,各个节点保存的成员对象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多个节点的分值确实可以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表头节点不存储真实数据,并且层高固定为32,从表头节点第一个不为null最高层开始,就能实现快速查找

跳跃表 zskiplist

实际上,仅靠多个跳跃表节点就可以组成一个跳跃表,但是redis使用了zskiplist结构来持有这些节点,这样就能够更方便地对整个跳跃表进行操作。比如快速访问表头和表尾节点,获得跳跃表节点数量等等。zskiplist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 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 最大层数
    int level;
} zskiplist;

下图是一个完整的跳跃表结构示例:

有序集合对象的skiplist实现

前面讲过,skiplist编码的有序集合对象使用zset结构作为底层实现,一个zset结构同时包含一个字典和一个跳跃表

typedef struct zset {
    zskiplist *zs1;
    dict *dict;
}

zset结构中的zs1跳跃表按分值从小到大保存了所有集合元素,每个跳跃表节点都保存了一个集合元素。通过跳跃表,可以对有序集合进行基于score的快速范围查找。zset结构中的dict字典为有序集合创建了从成员到分值的映射,字典的键保存了成员,字典的值保存了分值。通过字典,可以用o(1)复杂度查找给定成员的分值。

假如还是执行zadd price 8.5 apple 5.0 banana 6.0 cherry命令向zset保存数据,如果采用skiplist编码方式的话,该有序集合在内存中的结构如下:

总结

总的来说,redis底层数据结构主要包括简单动态字符串(sds)、链表、字典、跳跃表、整数集合和压缩列表六种类型,并且基于这些基础数据结构实现了字符串对象、列表对象、哈希对象、集合对象以及有序集合对象五种常见的对象类型。每一种对象类型都至少采用了2种数据编码,不同的编码使用的底层数据结构也不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