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ll是linux下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poll的增强版本,它能显著减少程序在大量并发连接中只有少量活跃的情况下的系统cpu利用率,因为它不会复用文件描述符集合来传递结果而迫使开发者每次等待事件之前都必须重新准备要被侦听的文件描述符集合,另一点原因就是获取事件的时候,它无须遍历整个被侦听的描述符集,只要遍历那些被内核io事件异步唤醒而加入ready队列的描述符集合就行了。epoll除了提供select/poll 那种io事件的电平触发(level triggered)外,还提供了边沿触发(edge triggered),这就使得用户空间程序有可能缓存io状态,减少epoll_wait/epoll_pwait的调用,提高应用程序效率。
- 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
- 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 内核微调
epoll有2种工作方式:lt和et。
- lt(level-triggered)是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block socket。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 et (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在这种模式下,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内核通过epoll告诉你。然后它会假设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并且不会再为那个文件描述符发送更多的就绪通知,直到你做了某些操作导致那个文件描述符不再为就绪状态了(比如,你在发送,接收或者接收请求,或者发送接收的数据少于一定量时导致了一个ewouldblock 错误)。但是请注意,如果一直不对这个fd作io操作(从而导致它再次变成未就绪),内核不会发送更多的通知(only once),不过在tcp协议中,et模式的加速效用仍需要更多的benchmark确认。
epoll的接口非常简单,共有三个函数: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 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这个参数不同于select()中的第一个参数,给出最大监听的fd 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 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件,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1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2 void *ptr; 3 int fd; 4 __uint32_t u32; 5 __uint64_t u64; 6 } epoll_data_t; 7 8 struct epoll_event { 9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10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11 };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事件的产生,类似于select()调用。参数events用来从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 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该函数返回需要处理的事件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通过在包含一个头文件#include
首先,通过epoll_create(int maxfds)来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其中maxfds为你epoll所支持的最大句柄数。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epoll句柄,之后的所有操作将通过这个句柄来进行操作。在用完之后,记得用close()来关闭这个创建出来的epoll句柄。
然后,在你的网络主循环里面,每一帧的调用epoll_wait(int epfd,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 events, int timeout)来查询所有的网络接口,看哪一个可以读,哪一个可以写了。基本的语法为:nfds = epoll_wait(kdpfd, events, maxevents, -1);
其中kdpfd为用epoll_create创建之后的句柄,events是一个epoll_event*的指针,当epoll_wait这个函数操作成功之后, events里面将储存所有的读写事件。max_events是当前需要监听的所有socket句柄数。最后一个timeout是 epoll_wait的超时,为0的时候表示马上返回,为-1的时候表示一直等下去,直到有事件范围,为任意正整数的时候表示等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一直没有事件,则返回。一般如果网络主循环是单独的线程的话,可以用-1来等,这样可以保证一些效率,如果是和主逻辑在同一个线程的话,则可以用0来保证主循环的效率。
接下来,epoll_wait范围之后应该是一个循环,遍历所有的事件。
几乎所有的epoll程序都使用下面的框架:
for( ; ; )
{
nfds = epoll_wait(epfd,events,20,500);
for(i=0;ifd;
send( sockfd, md->ptr, strlen((char*)md->ptr), 0 ); //发送数据
ev.data.fd=sockfd;
ev.events=epollin|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ev); //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接收数据
}
else
{
//其他情况的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