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流
http报文是在http应用程序之间发送的数据块,以文本形式的元信息开头,描述了报文的内容和含义,后面跟着可选的数据部分。报文在服务器和代理之间流动。
报文流入源服务器
http使用流入流出来描述事务处理方向,报文流入源服务器,工作完成后流回用户的agent代理中。
所有报文都会向下游流动,所有报文的发送者都在接受者的上游 ,例如代理1将报文发送向代理2,那么代理1就是代理2的上游,可以把报文想象成河水,上下游的关系就很容易明白了。
报文的组成
报文是简单的格式化数据块。它由三部分组成:对报文进行描述的起始行,包含属性的首部,以及可选的,包含数据的主体。
起始行和首部是由行分隔的ascii文本,每行都由一个或两个字符组成的行终止符作为结束,其中包括一个回车符和一个换行符,这个行终止符可以写作crlf,虽然标准里是这么说,但是要有些客户端没有遵循标准,只是用了回车或者换行。主体是一个可选的数据块,可以包含二进制或文本,或者为空。
报文的语法
报文可以分为两类: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请求报文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一个请求,响应报文将请求得到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请求报文的格式:
响应报文的格式:
方法:客户端希望对资源执行的动作。如post get。
首部:可以有0个或者多个首部,每个首部都是name:value的形式,然后以crlf结束。
请求url:提供了所请求资源的完整url。
状态码:这三位数字描述了请求中发生的情况。
版本:http协议版本号。
原因短语:状态码的可读版本简单说明了发生的情况。
实体的主体部分:包含任意数据组成的数据块。
注意一组http首部总是应该以一个空行(仅有crlf)结束,甚至即使没有首部和实体的主体部分也应该如此,但是由于有些服务器并不严谨,会错误的省略最后的crlf,需要注意。
起始行
所有的http报文都以一个起始行作为开始,请求起始行说明要做什么,响应起始行说明发生了什么。
请求行:请求报文的起始行被称为请求行,包含了一个方法和一个请求url,方法描述了服务器应该执行的操作,url告诉服务器应该对哪个资源操作,版本告知服务器正在使用的http版本信息,所有这些字段都是由空格分隔开的,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响应行:响应报文的起始行被称为响应行,包含http版本,数字状态码,和原因短语。
版本号:版本号以http/x,y的形式出现,版本号说明了应用程序支持的最高http版本,版本号不会被当做小数来处理,版本中每个数字都会被当做一个单独的数字处理,例如http/2.22就比http/2.3版本高,因为22比3大。
首部:跟在起始行后面的就是零个或者多个首部字段,首部字段向请求和响应报文中添加了一些附加信息,本质上来说就是key:value列表,例如:content-length:19 就是一个表示报文长度的首部字段。
首部延续行:将长的首部行分为多行提高可读性,多出来的行每行前面最好有一个空格或者制表符,例如: server:test version:1.0
首部分为几个类别:
通用首部
这个是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使用的首部,提供了报文相关的最基本信息。不管是响应报文和还是请求报文。例如
connection 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指定与请求/响应连接有关的选项
date 提供日期和事件标识,说明报文创建时间
请求首部
请求报文特有的首部。
host 给出了接收请求的服务器的主机名和端口
referer 提供包含当前请求uri的文档的url
user-agent 将发起请求的应用程序名告诉服务器。
accept首部:将客户端提供了一种将其喜好和能力告知服务器的方式,包括他们想要什么,可以使用什么,他们不想要什么。
accept 告诉服务器能发送哪些媒体类型。
accept-charset 告诉服务器能发送哪些字符集。
accept-encoding 告诉服务器能够发送哪些编码。
条件请求首部:在客户端需要为请求加上限制时使用,具有分支判断功能
expect 允许客户端列出某请求所学要的服务器行为。
if-match 如果实体标记与文档当前的实体标记相匹配,就获取这个文档(缓存相关)
if-modified-since 如果资源在指定日期之后修改过,那么就获取这个文档。(缓存相关)
安全请求首部:简单的安全机制,要求客户端在获取特定的资源之前,先对自身进行验证。
authorization 包含了客户端提供给服务器,以便对其自身进行认证的数据。
cookie 客户端用它向服务器传送了一个令牌——他并不是真正的安全首部,但确实包含了安全功能
代理请求首部:关于代理控制的首部。
max—forward 在通往源服务器的路径上,将请求转发给其他代理或者网关的最大次数,与trace方法一起使用。
响应首部
同上,响应报文特有的首部。
age 从最初创建开始响应持续时间。
public 服务器为其资源支持的请求方法列表
server 服务器应用程序软件的名称和版本。
协商首部:如果资源有多重表示方法,如某文档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就可以通过这些首部与服务器进行协商。
accept-ranges 对此资源来说,服务器可接受的范围类型。
安全响应首部:与安全响应首部相关,实现安全功能。
实体首部
用来描述http报文的负荷,请求响应报文都可能出现。
allow 列出了可以对此实体执行的请求方法
location 告知客户端实体处于何处;用于将接收端定向到资源的(可能是新的)位置(url)上去。
内容首部:提供了与实体内容有关的特定信息,说明了其类型尺寸以及处理它所需的有用信息。
content-base 解析主体中的相对url时使用的基础url。
content-encoding 对主体执行的任意编码方式
content-language 理解主体时最合适的自然语言。
content-length 主体的长度或尺寸
content-type 这个主体的对象类型
实体缓存首部:说明何时如何进行缓存。
etag 与此实体相关的实体标记
expires 实体不再有效,要从原始的源再次获取此实体的日期和事件
last-modified 这个实体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扩展首部:用户自定义的首部。
(以上的首部都是比较常用的首部,并不是全部的首部,如果需要查询其他首部的相信信息,可以去维基百科)
方法:方法也就是method,并不是每个服务器都实现了所有方法。http定义了一组被称为安全方法的方法,get方法和head方法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原则上来说不会对服务器产生不好的影响,例如get正常的来说只是获取服务器的资源。
get
最常见的方法,通常用于获取服务器的某个资源,http/1.1要求服务器实现该方法。
head与get方法类似,但服务器响应中只返回首部,不会返回实体的部分,这允许客户端在未获取实际资源的情况下,对资源首部进行检查,head可以:
在不获取资源的情况下了解资源情况,如类型。通过查看响应中的状态码,判断资源是否存在。通过查看首部,测试资源是否被修改了。
put
put方法会向服务器写入文档,语义为让服务器用请求的主体部分创建一个由请求url命名的新文档,如果url已经存在了文件,那么就覆盖它。
post
post方法起初是向服务器输入数据的,现在通常用它来实现html表单。
trace
trace方法允许客户端在最终将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时,看到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trace方法允许客户端在最终将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时,看到它会变成什么样子,tarce请求会发起“环回”诊断,报文最后一站会发挥一条trace响应,并在响应主体中携带他收到的原始报文,这样客户端就可查看它所发送的请求经过网络时候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
请求报文:
trace /index.html http/1.1
accept:*/*
host:www.baidu.com
响应报文: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text/plain
content-length:96
trace /index.html http/1.1
accept:*/*
host:www.baidu.com
trace可以很方便的诊断,但他也有缺点,网络中间的应用程序可能会根据请求的方法不通,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trace并不能提供区分这些方法的机制。同时trace请求中不能带有实体的主体部分,而其相应部分为服务器收到的trace请求的精确副本。
options
options方法请求服务器告知其支持的各种功能,可以询问服务器对于特定资源支持哪些方法,如对index.html,支持get,post请求。
delete
delete方法请服务器删除请求url所指定的资源,但是是否删除是由服务器进行决定的。
扩展方法
未定义在http标准中的,由服务器自行实现的一些方法。
状态码:
https://www.coonote.com/http/http-status-codes.html